2015年04月23日 06:33 AM
新技術撼動3D打印
===============

從一塊液體塑料材質的紅色膠泥中,
一個由六邊形和五邊形連接而成的三維球體開始升起,
機械手臂只用了6分鐘就讓它呈現最終的幾何形狀。
這一奇觀被稱為
“連續液面製造”(Continuous Liquid Interface Production),
由Carbon 3D公司研發而出。
該公司是硅谷(Silicon Valley)一家初創企業,
由科技投資集團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出資支持。
盡管這項新技術是受到科幻電影《終結者2》(Terminator 2)中一個場景的啟發
——T-1000機器人從一池液態金屬中出現,但該技術已經非常“現實”,
能夠將形成塑料物體的速度加快100倍之多,從而將撼動整個3D打印行業。
自上世紀80年代3D打印技術(又稱增材製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開創以來,
各界普遍預期該技術將革新復雜零件的製造,
從醫療植入物到噴氣發動機部件。
但是,來自Carbon 3D等初創企業和惠普(HP)等家喻戶曉品牌的競爭,
對開發出這一新興行業的科技集團形成壓力。
最大3D打印公司中的兩家,美國的3D Systems公司以及以色列的Stratasys公司,
已經發現投資者正在質疑他們繼續主導該行業的能力。
3D Systems的股價由2014年初的96美元下滑至如今的27美元,跌幅達71%
。無獨有偶,Stratasys在納斯達克(Nasdaq)的股價在同一時期下滑了61%,
由136美元的高點跌至53美元。
“你看看如今這批上市的3D打印公司,
他們有可能會像上世紀80年代的計算機公司一樣——如今只是計算機發展史上的腳註而已,
”在美國上市的軟件公司歐特克(Autodesk)的首席執行官卡爾•巴斯(Carl Bass)警告稱。
“率先進入市場,並不一定意味著你永遠領先。”
3D Systems和Stratasys,及其較小的競爭對手ExOne、Arcam和Voxeljet,
都經歷了艱難的15個月。
在此期間,它們的營收增長未能達到天花亂墜的吹噓水平。
RobecoSAM Smart Materials基金的經理彼得•
比舍(Pieter Busscher)稱,這些公司的營收未能與股票的市場估值匹配。
“從本質上講,在2014年以前我們看到的是醞釀中泡沫的一小部分。
在2013年底,市盈率高達60-100倍。”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分析師斯科特•施米茨(Scott Schmitz)表示,
在營收增長慢於預期的同時,這些公司卻需要增加支出以維持競爭地位。
在過去3個季度中,3D Systems的營收有機增長率為7%-12%,遠低於30%的目標。
Stratasys在2014年的有機增長率較高,為31%。
然而,施米茨指出,該公司公佈的一項加速投資計劃有可能會使未來數年的營業利潤率保持在10%-14%的水平,
而相比之下其長期指導目標為18%-23%。
盡管如此,這些利潤率與增長率數據仍然足夠吸引到傳統打印集團的註意。
惠普已經公佈了在2016年進軍該行業的計劃,
自稱其3D打印機將會比現有機器速度更快、價格更便宜。
咨詢公司Gartner的分析師彼得•巴斯利爾(Pete Basiliere)相信,
惠普並非唯一一家瞄準該領域的大品牌。
他預計:
“到2016年底,我們將看到至少3家大型打印機製造商帶著自己品牌的3D打印機進入該市場。”
不過施米茨稱,這些競爭產品問世至少還要1年的時間,業內競爭者有時間作出應對。
他指出:
“由於3D打印機面向的是與個人電腦(PC)和辦公室打印機不同的客戶群體,
惠普需要開發全新的市場銷售渠道。”
到目前為止,3D Systems和Stratasys努力通過收購其他企業來維持自身的競爭地位。
過去5年中,這兩家企業共完成了約60筆收購,包括3D打印材料、硬件和軟件的提供商。
2013年,Stratasys以約4.03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紐約初創公司MakerBot,
該公司生產廉價易用的3D打印機。
不過因業績不佳,Stratasys後來計入了1億美元的減損支出。
這兩家公司都要求用戶同時使用它們的打印機和材料,
但Pacific Crest Securities的分析師韋斯頓•特威格(Weston Twigg)表示,
未來趨勢是單獨售賣打印機、軟件和材料的專門企業。
他提到了德國的SLM Solutions公司。
這家公司專註於製造使用金屬粉末的3D打印機,
並與多家材料提供商建立了合作關系。
2014年,SLM的設備訂單量提高了138%,收入則增長了56%。
反過來,3D打印軟件提供商歐特克也採取了一種開放策略,
與3D打印材料公司和3D打印機企業合作。
3D打印咨詢公司Wohlers Associates的特裡•沃勒斯(Terry Wohlers)表示贊同,
稱企業靠“防止第三方產品和解決方案介入的封閉產品”來競爭,將變得越來越困難。
然而,只要能從材料銷售中實現高利潤率,
現有的大型3D打印公司就將不情願開放商業模式。
2014年,3D Systems的材料銷售利潤率為73%,
而打印機銷售利潤率只有36%。
而對3D打印材料的需求只會繼續上升。
Gartner預計,2015年全球3D打印機出貨量會達到217350台,
到2018年這個數字將激增為230萬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