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28
http://zh.cn.nikkei.com/industry/manufacturing/14128-20150428.html
(杉本貴司、中山修志 紐約)
噴射機是本田第四支柱
===================
本田4月23日
首次在日本國內公開了商務噴氣式飛機「本田噴射機(Honda Jet)」。
該飛機最近已獲得美國政府的最終批准,開始承接客戶的訂單。
和汽車一樣,本田在燃效和乘坐舒適性方面進行了精雕細琢。
正把高效生産和質量管理方面的經驗技術應用到航空領域。
在因高田安全氣囊和主力車召回問題而受到打擊的情況下,
本田將把凝聚了「産品製造力」的噴射機作為恢復信心的動力源泉。
本田的噴氣飛機
日本當地時間4月23日下午2點30分過後,
噴塗成紅白兩色的本田噴射機在羽田機場一著陸,
各路媒體記者就紛紛湧上,不停地按動快門。
「飛機業務是我們從創業時期就一直擁有的夢想。
相信這一産品將會在性能和舒適性方面創出新的標準」。
前來迎接該架飛機的本田社長伊東孝紳臉上綻放出了笑容。
本田在1948年作為摩托車廠商而創立,隨後借助農機進入到通用機械領域。
1963年不顧日本通商産業省的反對推出了四輪車。
此次進入噴氣式飛機領域將是該公司時隔半個世紀再次正式開闢新業務。
並考慮將其作為「第4經營支柱」。
本田噴射機可乘坐7人(含乘務員),
屬於面向企業和富裕階層的小型客機。
作為交通手段,在國土幅員遼闊的美國、巴西、中國等存在一定需求。
美國賽斯納飛機公司和巴西航空工業公司(Embraer)為該領域裏的世界兩強。
從引擎開始實行一貫制生産
飛機製造商一般都是向外部採購引擎,
但作為汽車製造商的本田則是從引擎開始,實施一貫制生産。
通過發揮最擅長的節能技術,本田噴射機的燃效要比競爭對手的飛機高出10%。
「飛機所要求的認證標準在逐年提高。
和10~20年前得到認證的機體相比,
無論是性能還是安全性都有很大不同」,在4月23日的記者會上,
噴射機子公司本田飛機公司(Honda Aircraft Company)
社長藤野道格面對與行業領先者的競爭顯示出強烈的自信。
以美國為中心,本田已經接到100多架訂單。
本田噴射機于1986年著手開發。
雖然是後來者,但仍按照公司創始人本田宗一郎「不模倣其他公司」的經營理念,
一直堅持自主開發,其間曾遭遇過連續失敗。
1993年首次試飛了試驗機,但安裝的引擎是美國廠商的産品。
開發隊伍也曾面臨著縮小和解散的危機。
堅持打破常規
藤野領導下的技術團隊抱著「墨守成規就沒有出路」的信念,
把引擎安裝到主翼上這一打破常規的設計就是他們孜孜追求的結晶,
認為「如果這樣,就能給客艙留下更寬裕的空間」。
儘管美國航天局(NASA)的友人表示反對,
認為「沒有成功的先例」,
但借助波音公司的設施進行了反覆試驗,終於取得了成功。
本田首先從年産50架開始,
將在2017年提高至每年最多生産100架。
並準備供應南美、歐洲、亞洲市場。
每架飛機售價450萬美元(約5億4000萬日元),
年銷售額將達到540億日元。不僅進行整機的銷售,
還面向二手飛機維修公司等銷售引擎,以提高收益。
本田的主營業務汽車眼下陷入了困境。
1987年在日本汽車廠商率先採用的安全氣囊
由於高田問題而處在風口浪尖上,本田混合動力技術也發現缺陷,
小型車「飛度」反覆召回。
2014財年(截至2015年3月)的合併經營利潤預計同比下降4%。
在豐田汽車等的收益將創歷史新高的情況下,
本田可以説在日本車企裏是「單獨的失敗者」。
噴射機業務「計劃在5年後實現年度盈利」(藤野)。
儘管不會馬上看到收益,但正承載著「技術本田」東山再起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