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傳輸大突破 10公里內免耗電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aug/19/today-int7.htm

無線傳輸大突破 10公里內免耗電

 

〔編譯詹立群/綜合報導〕

不需要電池也可以無線通訊!

美國華盛頓大學工程師團隊研發出「環境訊號逆散射技術(Ambient Backscatter)」,

可將大氣中現成的訊號轉化後反射發送,突破傳統技術限制,

而且完全不需要電池驅動。

以後若是找不到眼鏡或鑰匙,可以讓它們主動發出訊號來找你。

 

接收現成電波傳訊

傳統無線傳輸技術離不開發射與接收訊號,

而這2個動作都會消耗電力。

 

以往科學家將重點放在改良充電方式,

但最省電的方法就是不耗電。

 

「環境訊號逆散射技術」的運作原理在於,

設備本身並不製造訊號,

而是將「現成的」訊號收為己用:

吸收大氣中數不盡的電波、電視訊號、無線基地台訊號,

透過天線與接收器探測、轉化、反射,

重新導向到對應設備上,

不需要電池即可隔空傳送資料。

 

華盛頓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葛拉柯塔(Shyam Gollakota),

和學生製作出信用卡般大小的電子設備,

利用其天線去感測及傳遞電視訊號後,

再利用裝在電視上的另一個相同裝置,

即可接收到傳遞的訊號。

 

另一名共同發明者史密斯(Joshua Smith)則說,

由於這項裝置不需要電池,

因此當它裝在建物任何角落時,

都不必擔心是否該更換電池。

 

未來手機沒電 仍可發訊號

這項技術堪稱無線通訊領域的革命,

未來應用範圍極廣:

安裝在大樓內,發送警報給管理員;

提高行動裝置如智慧型手錶的續航力;

找不到鑰匙、眼鏡或錢包,可讓它們對手機發送訊號「找人」;

手機沒電了,也可以發送緊急求救訊號等。

 

葛拉柯塔說,

目前只要在方圓10公里內有電視塔訊號,

新技術就行得通,在距離2.5公尺內的2個室外裝置間,

可維持每秒1kb的傳輸速度,

但在訊號穩定性及傳輸範圍、速度方面仍有待加強。

 

原本稱霸無線通訊技術領域的「無線射頻辨識系統」(RFID),

被列為「本世紀最重要10大技術」之一,

應用在捷運悠遊卡、電子收費ETC、台北西門捷運站無人圖書館等;

而新技術與RFID不同之處,

在於不需要高耗電的訊號,

並能夠讓2個不同裝置「找得到彼此」。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