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創新無法拯救我們的經濟

http://chinese.wsj.com/big5/index.asp

為何創新無法拯救我們的經濟

2013年 01月 08日 07:19

Robert J. Gordon

美國最感到自信的事情是認為強勁的經濟增長會永遠持續下去。

1891年至2007年期間﹐美國的年度人均產出增長率高達2%。

不幸的是﹐我看到的證據顯示﹐未來的經濟增長最多能達到這個歷史性增速的一半。

過去的增速讓美國的生活水平每35年翻上一番﹔

而對未來的大多數人來說﹐實現翻番也許要用一個世紀甚至更長的時間。

過去100年的增長並非上天所賜﹐

很大程度上﹐它得益於1875年至1900年之間出現的一系列了不起的發明﹐

發端的是愛迪生(Edison)的電燈泡 (1879年)和發電站(1882年)﹐

有了這些發明﹐從電梯建築到消費類電器都應運而生。

就在愛迪生發明電燈的同一年﹐卡爾•本茨(Karl Benz)發明瞭可實際應用於汽車的內燃機。

在這段有限的時間範圍里﹐人們還見證了自來水和室內管道的出現﹐

這是婦女解放史上最偉大的事件﹐婦女們得以從每年數以噸計的提水勞動中解脫了出來。

電話、留聲機、電影和收音機也一下子湧現了出來。

第二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II)後又出現了一次發明的井噴﹐

電視、空調、噴氣式飛機以及州際公路系統相繼開發了出來。

這些革新對經濟增長的深層推動作用是很難再現的。

交通運輸的速度從馬匹(六英里/小時)提升到波音707(550英里/小時)的機會只有一次。

戶外廁所被自來水和室內管道取代的機會只有一次。

室內的溫度(因為中央供暖系統和空調的出現)

從冬冷夏熱變成全年保持68至72華氏度恒溫的機會只有一次。

1970 年左右﹐隨著19世紀末那些發明的影響逐漸消褪﹐

計算機革命接過了助推經濟的大旗﹐讓經濟繼續保持了每年2%的歷史增速。

計算機代替了人力並推動了生產率的提高﹐

然而這些好處大部分在電子時代(Electronics Era)初期就已產生了。

在1960年代﹐大型計算機就開始批量製作銀行對賬單和電話賬單﹐減輕了職員的勞動強度。

在1970年代﹐擁有存儲器的打字機替代了大批法律文書不斷重復的錄入工作。

到了1980年代﹐可以實現自動換行的PC電腦開始使用﹐

同時出現的還有替代銀行出納的自動提款機(ATM)

以及替代零售業工作人員的條形碼掃描技術。

Getty Images

今天﹐技術創新依然在快速發生﹐許多正在開發或投資新技術的人對我的見解將信將疑。

在我看來﹐可以給我們的生活水平帶來真正重大變化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隨著1990年代互聯網的興起﹐通訊與電腦技術的結合讓計算機革命達到了高潮。

Amazon.com AMZN -0.77% 在1994年創立﹐

谷歌(Google GOOG -0.20% ) 和維基百科(Wikipedia)分別創立於1998年和2001年。

然而﹐從2002年起﹐大部分與電腦相關的發明都沒有產生根本性的變革﹐

只是讓設備微型化了而已﹐就像iPhone這樣的手持設備一樣﹐

它只不過是結合了2002年以前的筆記本電腦功能與早期的蜂窩式移動電話。

今天﹐技術創新依然在快速發生﹐許多正在開發或投資新技術的人對我的見解將信將疑。

在我看來﹐可以給我們的生活水平帶來真正重大變化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懷疑者的第一反應總是用醫療保健來說話。

他們認為醫學研究﹐尤其是基因組方面的研究﹐可望在疾病治療上取得巨大的進步。

然而新技術經常都沒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比如﹐最近一項研究表明﹐

用高成本的質子束治療前列腺癌效果並不比老式的放射療法更好。

藥學研究似乎進入了一個回報遞減的階段。

新藥開發成本越來越高﹐而潛在的收益群體卻在變小﹐

主要是那些患了稀奇古怪的癌症的人。

對醫學持樂觀主義態度的人很少承認這樣一個明擺著的歷史事實:

20世紀上半葉美國人均預期壽命的增長速度比下半葉高了三倍。

水力壓裂技術革命和迅猛增長的油氣產量也讓樂觀主義者興奮不已。

然而這並不是未來經濟增長的源泉﹐它只不過是推遲了未來的經濟衰退而已。

在過去的10年中﹐每桶50至150美元的石油價格讓經濟背上了負擔﹐

削弱了非能源消費領域的購買力。

控制住石油價格的確是一個進步﹐但是那已經不能和1960年代同日而語了﹐

那時候一加侖汽油只要25美分﹐

沿著日益擴展的州際公路系統“開著你的雪佛蘭(Chevrolet)領略美國”的可能性前所未有。

對經濟增長持樂觀態度人提出的另一個說法是

3-D印刷技術和微型機器人會給製造業帶來革命。

這已經是老生常談的事了﹐自通用汽車公司(General Motors GM -0.98% )

1961 年引入第一台工業機器人之後就以這樣那樣的方式成為人們談論的話題。

在整個戰後時期﹐甚至就在過去的五年里﹐由於機器人和其它機器的推動作用﹐

製造業的生產一直很健康。

然而製造業在整個經濟蛋糕中的份額已經勢不可擋地縮小了﹐

從1953年的28%縮減到了2010年的11%。

經濟的這個部門在表演著出色的芭蕾舞﹐但其舞台卻在萎縮。

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可以拯救經濟增長的速度嗎?

這個支持樂觀態度的理由有些怪異﹐

但是它不僅得到了谷歌公司的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的推崇﹐

而且還得到了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的埃里克•比約夫森(Erik Brynjolfsson)的力薦。

人們坐車是為了去某個地方﹐無論是從家到工作單位還是從家到商店。

一旦他們坐進車里﹐自己開車還是讓汽車自己行駛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

自動駕駛汽車的安全性更高嗎?

自1950年以來﹐每百萬英里里程的車禍死亡人數已經降低了10倍。

因為我提出了對經濟增長表示悲觀的理由﹐有人指責我缺乏想象力。

新的發明總是會帶來新的增長模式﹐歷史上也有很多質疑未來收益的懷疑者。

可是我並不是在預言創新會停止﹐我只是想說﹐和過去的偉大發明相比﹐

未來的發明在有效性方面會降低。

即使我們假設創新會產生我意想不到的大量奇跡﹐經濟仍然要面臨強勁的逆風。

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到了退休年齡﹐

處於最佳工作年齡階段的男子退出勞動力大軍

(這部分人有時候被稱為“消失的五分之一”)﹐

這些都在減少人均工作的時間。

由於我們的大學成本膨脹、學生貸款高達一萬億美元、

考試成績糟糕以及大量的中學生輟學﹐

美國的教育成就在國際排行榜上持續下滑。

由於社會底層教育程度很差﹐

而社會頂層卻盡享全球化帶來的回報

(因為美國的CEO們在面向新興市場的跨國銷售中獲得了收益)﹐

美國的不平等現象會繼續加劇。

從1993年到2008年﹐

社會底層99%的工薪族的收入增長速度比總體的經濟增長率慢 0.5個百分點。

如果未來的產出如我所料﹐僅僅以每年1%的速度增長﹐

那就意味著絕大多數美國人每年的收入只能增加0.5%。

美國經濟增長的前途黯淡﹐而解決問題的政策方案又難以捉摸。

對我上述觀點表示懷疑的人需要拿出更好的理由來反駁。

(戈登是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社會科學領域的斯坦利•G.哈里斯(Stanley G. Harris)教授。

他即將出版的著作名為《越過彩虹:內戰至今美國人的生活水平》(Beyond the Rainbow: The American Standard of Living Since the Civil War)(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出版)。)

相關報道

最具價值中國品牌50強:創新改變價值
專欄﹕中國對人類創新貢獻了多少?
觀點﹕中國創新未來何在?
觀點﹕抄襲可以推動創新?
專欄:誰說中國不能創新?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